牛山牛水牛文化 山乡牛镇传佳话-民族文化-德孝中华周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族文化 >> 内容

牛山牛水牛文化 山乡牛镇传佳话

时间:2022/12/12 10:37:56 点击:

  核心提示: 文/图宋海明 因慕名,来到皖西南大别山区太湖县牛镇镇,这个有着牛山牛水牛文化的山乡历史名镇,依山傍水,其境内许多历史人文景观竟是国家4A级风景区——花亭湖旅游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省道、国道、高速穿行,水陆交通便利,此镇地里区位优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牛镇镇党...

文/图 宋海明

  因慕名,来到皖西南大别山区太湖县牛镇镇,这个有着牛山牛水牛文化的山乡历史名,依山傍水,其境内许多历史人文景观竟是国家4A级风景区——花亭湖旅游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省道、道、高速穿行,水陆交通便利,此镇地里区位优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牛镇镇党委、政府弘扬孺子牛精神,坚持基础固镇、产业富镇、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开放活镇、文明建六大发展战略。确实给这个山乡历史名镇带来了生机勃勃。

  诗仙名士游神话传说留

  牛镇镇在大别山区历史厚重,翻开明清太湖县志,史载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诗王白居易、慧可大师等历史名人均慕名牛镇有天外仙境狮子山、天光山、白乐山、乌云寨、异香洞、百药山等等风光绝境,因而纷至沓来游览休闲。李白、白居易不仅在牛镇留下了千古佳句,还留下了千古神话传说。据说牛镇天光山名字的由来出自诗仙李白,相传诗仙李白游历太湖,(牛镇镇天桥村境内),一日醉卧洗脚涧醒后洗完脚步行至天光山览胜,时恰逢天亮。李白站立山顶高呼天光了。故天光山因此而得名。

  据传诗王白居易手携竹杖游历名川胜境,久慕牛镇境内景佳茗香,一日行至白乐山,见山峰五色奇云环绕,木竹清秀,奇石似飞鸟怪兽。山洞岩泉滴沥,石床斑驳,洞内异香扑鼻,仿佛神仙之境,白居易几为之倾倒,不觉日已西坠,只好夜宿洞中,次日白居易恋恋不舍下山而去。为纪念诗王白居易此段殊胜因缘,后人遂将山名更为白乐山(今牛镇镇天桥村),异香洞更名为白乐洞,。

 相传唐代玄宗皇帝,悉牛镇绝巘山(又名百药山)因山上盛产百种名贵草药,一日遣使及御医前往采摘长生药草,众人风尘仆仆行至巘山。果见漫山遍野各类名贵草药百余种,回转京都,御医将所采药草选择几味熬成药汤敬献玄宗,玄宗饮后顿觉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赞叹绝巘山为百药山。

  牛镇镇境内植被茂密、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这里杉木、竹海成林,更有天然野生茶叶、野生食用菌菇、竹笋、更有天麻、茯芩等等百余种名贵药材;野猪、野山羊、野兔、野鸡等众多野生动物穿梭山林。其旅游景点、景观有香炉寨、龙潭崖、天花坪、大元洞、博士湾千年银杏、古枫等。二祖山,西天湾、白乐山、龙潭谷中十八连环潭、西天湾、天光湖、苏冲千年古樟、羊角尖、龙湾、金钟山、严姜莲花岛、西溪胜境等等自然人文景观。

  历史遗迹有羊河村打鼓岭元代殿试状元、吏部尚书黄信一故地、乌云寨太平天国起义军的城堡;大诗人李白、白居易游历并赋诗而得名的天光山、洗脚涧、白乐山、异香洞,、南阳河度假村、东山岭古民居;大别山第一漂周家河漂流,红色胜地有骑龙太湖县抗日动员委员会旧址,解放军皖西一分区二十团与国民党二十五师范家山战场等。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及唐朝一代名相狄仁杰曾游历留下墨宝的二祖山(狮子山)座落在牛镇镇薛义河。此地曾经更是吸引过美国、法国、德国、挪威、丹麦、荷兰、加拿大、瑞士、比利时欧洲9国近百名友好人士组团,不远万里,前来寻根朝圣。当代知名作家辅政侯牛镇采风时被牛镇风光吸引赞叹不已,留下诗句:人道仙景难超越,那有牛镇多特色,古今留连多名士,留下芳踪载史册


  党员红黑榜功过有人评

  牛镇镇党委、政府为强化党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主阵地,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为目标,首创推行党员红黑榜制度,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投身文明实践活动,形成良好文明新风尚。

  就制定党员红黑榜考核细则,镇党委、政府多次征求老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意见,最终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了4个方面36项明确评分标准,将门前三包、环境卫生等面子,及家庭关系和谐、邻里关系和睦等里子作为日常评比,将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不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等作为考评加分项;对支持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党员家庭实行一票否决,直接纳入黑榜。通过内容量化、标准细化,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既解决党员管理问题,又能激发党员争先创优的动力。

  为确保党员红黑榜评定过程严肃、认真,各村推进过程公平、公正,能让黑榜党员服气,做到让群众信服,每季度各蹲村党建指导员对评选出来的党员红黑榜户随机进行入户抽查,并对其平时的组织生活、村级公益性事业、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情况进行监督。确定最终的红榜党员,由镇村公开授予党员示范户流动红旗。为使党员红黑榜不流于形式,镇党委将党员“”红黑榜落实为2022年镇里重点工作,并纳入到村级综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中,对党员的个人考评结果直接运用于年终的评优评先。每季度由各村组织老村干、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等人员成立党员红黑榜评定小组,对照评分细则入户评分,整个过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每季度将评比结果在微信公众号、公开栏进行公示,通过线上+线下双公示的方式,让示范党员上红榜受表扬,让落后党员上黑榜受批评

  在党员红黑榜推进过程中,镇村联动,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志愿者作用,紧盯主干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道沟渠等区域,不间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辖区乱扔乱贴的牛皮癣小广告,乱堆乱放的垃圾进行全面清理。目前,该镇已完成今年前三季度党员红黑榜评选,共选出红榜党员136名,黑榜党员23名。通过党员红黑榜的推行,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得该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移风易俗文明建设工作中更为担当,同时,激发了广大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积极展现先锋带头做用。


  因地制宜做好山林文章

  牛镇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利用山区竹木有利资源,在招商引资方面脚踏实地做好山林文章。今年该镇招商引资一家总投资5000万元,年产16万吨竹工艺品项目,该项目占地约27.02亩。在此基础上,该镇将继续推动项目二期、三期落地生根,打造竹木制品加工示范园。目前,投资企业正在组织筹备好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加快项目落地建设速度,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该镇还利用荒山整治,赴皖南广德、浙江湖州等地招商引资几家黄茶经营企业前来投资数千亩,种植有机黄茶。不仅使牛镇荒山变绿海,而且壮大了该镇的经济。解决了大批村民就近就业。

  同时,为丰富牛镇镇夜游经济,助力全域旅游。牛镇镇招商引资了一家较具规模的服务行业,该项目的落户提升了镇区打造的湖滨新区配套服务功能。促进了乡村振兴人才发展,催生了夜游经济的发展、也使该地段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牛镇镇党委、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将始终秉承互利双赢、服务至上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争取资金、争取政策、开拓市场站台,尽最大努力创造良好环境,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让企业在牛镇镇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


  找商机择优品质种黄茶

  牛镇镇镇党委、政府为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经对本地土壤进行科技化验分,发现本地土质富含很多种优质元素,非常适合种植黄茶,通过对国内茶叶市场进行研判分析,对消费群体做出详细的市场研判,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特地引进皖南及江浙品种黄茶,在辖区荒山和闲置土地开发种植。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流转土亩,推动油茶、茶叶两大产业发展,全镇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6万余亩、茶叶加工企业15家,油茶种植面积2万余亩,油茶经营主体26家。全镇黄茶种植面积300亩以上的种植户十余家。为做大做强黄茶产业.该镇成立了太湖县牛镇联发黄茶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全镇黄茶种植户不再单打独斗,注册了牛镇黄茶商标。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2022年全镇黄茶探索性地实行了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生产、统一运输销售,打造多村一品的标准化生产线,逐步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扩大了市场竞争力。搞活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

  为更加激活产业发展动力,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加大村民增收,牛镇镇党委、政府鼓励全镇黄茶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经营模式。政府进行产业资金投入,以建设厂房搭建平台为主,鼓励合作社种植大户带资入股合作经营。今年新增投资200余万元为黄茶基地修建了道路设施,兴建了3家黄茶加工厂,并带动了两个村级集体经济参与黄茶种植。通过科学管护提升茶园质量与产量。建设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对茶叶的种养、加工、流通进行溯源,通过重构商业诚信提升茶叶销量。镇党委、政府每年邀请省市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技术专家深入茶叶种植基地,现场指导茶园的管理,从栽培技术、茶叶采摘、加工等进行培训,并在采茶旺季帮助茶农解决采摘和制茶等技术难题。将牛镇黄茶做大品牌效应,打造成地方特色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因此,该镇先后获得国家级诗教先进单位国家级无邪教示范单位安徽省生态乡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等荣誉称号。

  作者简介:宋海明 :资深媒体人、著名影视戏剧作家、导演、社会活动家、政府部门招商顾问、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庆市作协顾问,(曾先后供职于省级及中央主流大媒体)

  已编剧在全国院线、电视台、网络平台播放院线、网大电影《三年》、《荒岛求生背后杀机》、《春归》、《调查》、《双解锁》等10余部。编剧发表电影剧本《奇衣少年侯宝璋》、《芍花》、《女子便衣队》、《展翅青春》、《欠债大爷讨债孙》。编剧拍摄30集电视连续剧《铁血黄梅》、12期电视纪录片《即将失去的乡村技艺》。编剧发表大小戏剧剧本(含舞台演出)《布衣状元赵文楷》、《红色经义堂》、《烽火程家岭》、《北浴烽火》、《风雨龙潭寨》、《浴血罗汉尖》、《星火铁林寨》、《民族村里姐妹花》、《账本》、《春归》、《双解锁》、《乡愁》、《送年画》、《得与失》、《得失》、《都是不文明惹的祸》、《回娘家》等20余部。发表长篇小说《铁血黄梅》及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民间故事、戏剧文史研究及其它文学作品300余篇,新闻、摄影图片作品6000余篇(幅)。

  创作成果曾受到过中宣部及省、市级以上多次表彰。并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旅游报》、《世界日报》、中国戏剧网等等全国及海外近百家媒体宣传报道。

作者:宋海明 录入:dxhebeiczhou 来源:德孝中华周刊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工作指导 | 周刊荣誉 | 德孝基金 | 联盟派驻 | 志愿申请 | 志愿查询 | 德孝小记 | 驾驶查询 | 德孝记者 | 人员查询 | 基金人员 | 讲师查询 | 荣誉讲师 | 青年讲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院  邮编:100733  电话:010-65365235   京ICP备2021002118号   京ICP备2021002178号
    网络文化增值信息服务许可编号:文信京[2009]09128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12031号   投搞箱:dxzhzk@163.com  法律顾问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主任
版权所有 德孝中华周刊所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德孝中华周刊》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本网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站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