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中华周刊推荐:孔府阁老凳背后的家风故事-德孝心语-德孝中华周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孝心语 >> 内容

德孝中华周刊推荐:孔府阁老凳背后的家风故事

时间:2023/8/15 17:09:08 点击:

  核心提示: 文/刘波 8月初,我陪着孩子在齐鲁大地闲逛,孔孟之乡风光绮丽,天高云淡,连日的高温并没有阻挡大家游览“三孔”景区的热情,儿子在小学一年级的下学期开始背诵论语,整日把“子曰”挂在嘴边,带着孩子到孔子故里朝拜圣人,算是上好孩子传统文化的必修课。 在游览孔府的时候,一把红漆长凳引起了我的兴趣,导游故意吊...

/刘波

8月初,我陪着孩子在齐鲁大地闲逛,孔孟之乡风光绮丽,天高云淡,连日的高温并没有阻挡大家游览“三孔”景区的热情,儿子在小学一年级的下学期开始背诵论语,整日把“子曰”挂在嘴边,带着孩子到孔子故里朝拜圣人,算是上好孩子传统文化的必修课。

在游览孔府的时候,一把红漆长凳引起了我的兴趣,导游故意吊游客的胃口,一点点讲述着这条长凳背后的故事。红色长凳又名阁老凳,明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严嵩曾经坐过,因为孔子的原因,历代帝王都尊孔敬孔,自宋至和二年起就赐予孔府嫡长子孙衍圣公的封号,世袭罔替。也正因为如此,历代衍圣公与皇室、权贵均有姻亲,严嵩曾经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孔子的后人即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他也因此成了孔府的姻亲,孔府门口“圣府”的匾额,就是来自严嵩手书。而当时严嵩被明世宗朱厚熜下谕旨治罪,严嵩情急之下跑来孔府请求衍圣公帮忙说情,而衍圣公闻其劣迹昭著,坚定不徇私情,对其避而不见,严嵩在这红漆凳子上坐了两个时辰,明白了衍圣公的心意,最终只能悻悻离去。后来,严嵩被治罪抄家,无人敢与其接触,而严嵩的孙女偷偷的接济如同丧家之犬的严嵩,衍圣公孔尚贤虽然知道自己的妻子在接济严嵩,但并没有阻止,装作自己不知道,彰显了人性的温暖与光芒。后世为了表彰衍圣公为官清廉、不徇私情的崇高品质,就将严嵩曾坐过的凳子保留了下来,用以警醒后人。

孔府的家风故事还有很多,唯独阁老凳的故事让后来人不断深思,发人深省。家风的背后是血脉亲情,而中国人最注重的恰好也是血脉亲情,不徇私情的故事并不多,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徇私枉法是底线,也是中华民族镌刻在文化和基因里的坚守。

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徇私情其实很难,人情社会的核心是人与情,只要有人的地方,免不了就会有各种感情,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无论是那一种情感都会让人感到温暖与幸福,正因如此,把情感割舍开来就会更加的困难。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人在情感面前其实都没有底线,情感越深,人与人就距离越紧,边界感就会越来越小,干起事情来就会一步步突破原则和底线。中国人讲究人情,在很多的规则和律法的制定过程中,都会设定一个区间,可上可下,本来就是给人情留了一点余地,所以,不徇私情有时候是句空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待家人、朋友、同事,如何把握好感情和原则的度,是一门需要用一生来学习和实践的学问,我们总是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也在不断的成长,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由方到圆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纯净到混沌的过程,一阳一阴谓之太极,要用心去打好自己的太极,成为那个圆中有方的人。

我们总是追求理想,所以会特别尊敬能够脱离低级趣味、始终坚持原则的人,孔圣人如此,孔圣人的后代亦是如此,孔府的家风传承历久弥新,至今看来,仍然闪耀着无尽的光芒。

家风传承靠文化,文化传承靠坚守,最是坚守动人心。坚守好自己的本心,传承好家庭的家风,让动人的故事代代相传,滋养神州大地上的每一个人。

作者:刘波 录入:dxhebeiczhou 来源:德孝中华周刊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工作指导 | 周刊荣誉 | 德孝基金 | 联盟派驻 | 志愿申请 | 志愿查询 | 德孝小记 | 驾驶查询 | 德孝记者 | 人员查询 | 基金人员 | 讲师查询 | 荣誉讲师 | 青年讲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院  邮编:100733  电话:010-65365235   京ICP备2021002118号   京ICP备2021002178号
    网络文化增值信息服务许可编号:文信京[2009]09128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12031号   投搞箱:dxzhzk@163.com  法律顾问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主任
版权所有 德孝中华周刊所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德孝中华周刊》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本网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站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