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波
人到中年,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少,欲望也少了很多,回归到生活本来的意义,简单一点,朴素一点,思考生活本质和生命意义的精力就多一点,人生就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也不知从何时起,我丧失了对事物本身以外附加东西的兴趣,一件衣服的内在价值就是让穿着的人舒适安全,款式、颜色、商标等等其实都是附属,最多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曾几何时,我也追求时尚,穿个衣服要个性,颜色搭配要合理,还得是知名点的牌子,最好是LOGO都印在衣服外边,穿上之后还会照镜子看看,生怕在同学和同事之间掉了面子,仿佛衣服是一件装饰品,能掩盖住自己的那种不自信和窘迫,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再后来,我慢慢意识到,外在的东西没有任何的价值,内心的丰满与富足最能让自己满足,衣服简单一点,不需要花里胡哨的装饰和各种造型,穿着舒适就好,有没有牌子无所谓,别人看着好不好看也无所谓,衣服就是穿给自己的。
穿衣吃饭,人生两件事,在吃这件事上,作为一个地道的陕北人,选择本来就少,以至于后来上大学外出求学,每月的生活费都花在吃上,口舌之欲得到了一波持续的满足,吃的选择和尝试多了,有时候还会想吃点早就吃腻的家乡菜,味蕾的记忆是没有办法抹去的。陕北人老挂在嘴边讲一句话,就是“招待人就上炖羊肉”,我以前也很爱吃炖羊肉,一大碗羊肉一口气就能干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吃的欲望也开始逐渐下降,现在吃羊肉就是吃个三五块,过一过嘴瘾,完全没有以前的那种大快朵颐、酣畅淋漓的感觉。最近这几年吃食偏好开始返璞归真,小时候把窝窝头、南瓜、红薯、玉米棒子这些吃的够够的,现在这些粗粮杂食反而成了自己最喜欢的食物,一天不吃就觉得少了些啥。简单的食物最美好,平淡的生活最幸福。
在日常用品上,我是能简单就简单,能节省就节省,除非特别有必要,一般不轻易去购买非必需品,避免外物对自己生活的干扰。需求上少一点,家里的陈设相对就少,目之所视,基本上都是孩子的用具,但日常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因为工作地离家较远的原因,上下班自驾车居多,日常其他出行基本上靠走,距离过远了坐公交,一辆小车开了七年多,周围同时劝着买辆大一点的车,我倒是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车能满足日常通行就行了,追求品牌和各种性能完全没有必要。
生活简朴一点,相应的人情往来和应酬也会少一点,朋友和同事们很少会邀请我出去聚一聚,久而久之我就极少去参加各种应酬,加上自己烟酒不沾,活成了大家眼中的“苦行僧”。苦行僧似的生活,让我远离了更多的诱惑,让我有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独处,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和学习,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人生,人生何其快乐。
把日子过简单一点,让生活朴素一点,在简单朴素的生活中感受人生的美好,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